小炼形由金锋抖肘,摇身掌,跨虎横云,提龙腿,醉翁扑蝶,虚弥振翅等10个式子组成,其中个别式子又有若干个分解动作。 小炼形动作古朴、简单易学,也不需要多大的空间就可以练习,只要把手展开呈“大”字形即可,室内室外练习都可以,是调节现代各种亚健康、慢性病的好功夫。
1.练习小炼形除了强身健体外,对于日常生活当中出现的一些多发病、常见病,具有一定疗效。 2.还可以用小炼形的办法来调节因练功出现的某些不舒适、不正常的异常效应。如胸闷、气机上浮、头疼等等。 3.对于特别在意形体美学的人来说,小炼形还可以帮助塑形(丰胸,减掉大肚腩,肌肉结实等)。这些通过动功的锻炼产生的效果对人体无任何副作用。 4.小炼形在武技上也有独特的功效,通过锻炼,在突发情况下还可以作为防身术来使用。
《黄帝内经》:“经脉者,所以能决死生,处百病,调虚实,不可不通。”小炼形源于古代的导引术,是祖国道教功的辅助功法。她通过调动内气、顺其自然、分宫剖析等方法,外炼筋骨皮,内炼真元精气,调动营卫之气,对症导引(其中每个式子都是针对不同的经络而用,专业术语叫分经流注),疏通经络快,效果显著。
真元修真法中的导引炼形术是以传统的练功形式出现的,又有大小之分,大的导引是指周身12正经、奇经八脉、微络、孙络、毛络的周经运行,例如小周天、大周天、子午交宫、錯倒阴阳、和车倒转等。小导引是根据不同需要,专经导引,分经流注,对单一脉络进行的锻炼。这种简而易行、随手凑效的小功法,古人把她称之为小炼形。因此说小炼形的针对性很强,特别适合初学者或者身体局部有问题的情况。
金锋抖肘动作简单,只通过阴阳手的转换,两臂向后抖动及肩关节的滚转力,就调正了膻中、夹脊、大椎、肩井、云门、章门、期门等穴道,并活动了内脏,调正了呼吸,扩大了胸肺容量,使人体的上半部分得到了改善。
跨虎横云和提龙腿可以疏通命门、会阴、涌泉等穴道,调节了足三阴(太阴脾经+足少阴肾经+足厥阴肝经)与足三阳(足阳明胃经+足太阳膀胱经+足少阳胆经)的气机交注,注重疏通下肢的经穴脉道,利于下部行功。
摇身掌通过拍打、振动的形式,进行全身调节,使膻中、夹脊、丹田、命门通过掌的发力,产生振动与共鸣,使气血迅速向外扩散,形成阳刚外越,是调正周身气血巡行的最佳方法,而且又是强壮筋骨、皮肉的一种排桩办法。
醉翁扑蝶,虚弥振翅,一柱擎天,弥天架彩几式都可以提高身体的柔韧性。
金锋是指手太阴肺经的内景在行功中的说解,祖国医学认为,肺在五行中属金,为五脏之华盖,位在最上,其色白,其形圆,故气机交注谓之金轮。抖肘武技合于肺金,金从革为为刃,故为金锋。
祖国医学把人体中的气脉分为阴阳两部分,任脉属阴,督脉为阳。拍打丹田与命门,就可以使丹田中的先天肾水与命门真火调和,心火下降,肾水升腾,达到最佳状态。专业术语为水火既济,出于周易坎宫第四卦,足见古时医易同源。
提龙腿源于古时修真者在锻炼中的实践,内景中的气机在交注时,阴阳经脉的气机交注往返循环,会形成一个太极——阴极而生阳、阳极而生阴。如此往来不断,势如穿梭势如蛟龙。易经:九五龙腾、飞龙在天,提龙腿意指通过修持来达到纯阳之体。
虚弥振翅的锻炼主要是为了打开手阙阴和掌心劳宫穴,为后来沟通自身与宇宙自然界的气机交注打下基础。她通过抻法来调节体内的阴阳气脉,增强内力运转,从而达到外运肢骸,内炼脏腑,调整精气神互为转化及活动腰胯四肢的锻炼。
有9个次第,需要像爬楼一样一级一级向上练。开始要达到运转自如,潜气内循,再到后来的气与力合,循经导脉,内壮混元等等。
玉环桩由“二仪呈形,隐现虚灵,金顶沉锋,予注中元,水撞金轮,丽龙含珠,玉虚呈华,金风返真”八个动作组成,周而复始,循环无端。具体学习方法可以购买教材,光盘参加函授,也可以去培训中心面授。条件允许,建议面授。
玉环者,道之喻示也。金诰曰:“积阳成神,神中有形,积阴成形,形中有神。神生于金,金生于玉。随阴阳而出没者,日月之光也。随阴阳而升降者,金玉之气也”。玉书曰:“是知金玉之气凝于空,则为瑞气祥烟,入于地,则变醴泉芝草,鸟兽得之而生奇异”。玉书又曰:“凡金玉之气冲于天,随阳升而起。凡金玉之气入于地,随阴降而还”。如此观之,古人以“金玉”之喻以示修真之质,元真内注,以生玄华。内运潜行,周流不息,是故名“玉环”。惟一先生云:“按玉环一窍,前通壬脉,后通督脉,中通冲脉,横通带脉。上通乎阴维阳维,下通乎阴窍阳窍,中通乎心部,中下通乎关元,中前通乎神阙,中后通乎命门。散为百脉支流,合为玄关一窍”。或云:“揉转玉环,阴霾皆散,回光返照,灵明自现”。此中言乃身内之“玉环”窍也。究而言之其妙有存其中矣。 正真子(李真阳)云:修真之时,真气潜行而注,一气冲振,于体内循注而交通。“玉环”之法,内气注之,身内呈两环并起,而交接处置于“膻中”,因其两手动于阴阳,化合“太乙”,故使两环相系,结在一处,古喻为“太极双仪环”此意犹深,故古人留下四句以宣妙密。
玉环桩本系武当源流中八十一派中的玉环派,在武林中曾几度掀波逐浪,明末清初之际由于反清复明运动的失败,先人北上到人烟稀少的长白山麓,怀守绝技,隐居东北。传承过程中缕迹如丝,为武林中的秘传功法,直到1984年万轮甲子年,该法复出于社会。传承过程中无有任何修饰,加工,保留传统不变。其锻炼效果显著,谱文,口诀完备。
有,具体内容可以参阅《真元宝笈》。
锻炼的次数多少,因人而异,毎天早晚各一次。,毎次以“九”的倍数,日益增加,一左一右为一次,以“九”,为基,古人以“易”,尽意,以“九”为阳数,隐喻为“龙”。《易》中“初九潜龙”,“九五龙腾”,“飞龙在天”等语,指宇宙自然界中的阳气运行,而“玉环桩”以“九”的数基,日增不减。按“古训祖示”,应为一百八十或三百六十乃合成总数。 初学时不计方向,要记次数。量力而行,不可过累,每次行功,以身体发热,汗透皮毛为宜,不可以大汗,“大汗则亡阳”,医家认为,汗水出多了,对身体的阳气有损失。
武当内功玉环桩之武技演示,显示出“击舞双並”的高深层次,玉环桩行功俱丹家之道。抱樸子言“在内则强身,在外则御敵”。玉环桩虽无定规,乃无一定之律,而有一定之妙,得之以诀,于以后学参悟。是故指出心法绝妙处,下示十六字心法以揭示真面。 托、掤、挤、压、滾、拨、切、砸、挑、按、滑、蹬、勾、勒、抹、带
易分阴阳,实为一体,正如人体有壬督二脉一样…三丰祖师翻少林为武当,意为武挡——以武挡天下求道之士。当时许多追随者年老体衰,练不了少林这样威猛的功夫…祖师遂授“玉环”之法,以期益寿延年,祛病长生之用。
初学之人不知意念所为,用意用力不知所措。不知速度快慢如何,怎样掌握,如何是正确标准?玉环桩锻炼行功亦是因人而异,初学时,先学动作,习其大略,记其梗概,然后练习经日,稍有体会感受,再看要领要求,复再学习,功技日久犹积见精也。
凡习功锻炼者,不拘一律。有体弱多病,身衰元气减少者,习此功不需用力,只要按其动作范示而行则可。如身健强壮,青少年气血方刚而勇者,举手投足浑身是力,取之不尽,用之不竭者,习此功,凡动作皆可用力。有力则用力,无力则无需用力,此意为何也?有力行持,凡刚勇皆可调阴阳,以焕真力;无力而修持者,真气振动可生真力。故有力无力,是指后天拙力者。
快慢速度在个人掌握之中,先由初基入手,记忆而后,动作要流利,如行云流水则可。然后身中真元之气得以“萌化振动”,真气流行,潜在经络之中,以气充形,以气运身,以气催力,行功速度自然可以自知自感于内功之中。
玉环桩适于年迈体衰,久病初愈,元气亏损之人习炼,通过数十天的锻炼,身心自有改善之势,使之强健身心,用以疗疾,人人可习。是“易”中之简法;玉环桩同样适于青少年锻炼,能促使智慧启迪,益于心肾,利于筋骨,使之有动中乐律,动中求静,增进各类文化文体艺术活动中;玉环桩更适于武技、内功、医疗等专业人才之增进功力的专修,可增进武技功效,强化外气,为开慧结丹,行丹道,修禅法而施术;玉环桩还适于科研人员、文化艺术等专业人才学习,使之对古老的“气化内功”、“丹经道法”、“易理阴阳”、“纳甲卦象”等东方传统科学,通过切身感受,有深刻的认识,体会“天人合一”以及修真的概说内容。
玉环桩本来属于女子修炼内丹的外形有象的功夫,其中蕴含着武技。武技结合内丹可以发挥出更威猛的降伏威慑力。玉环桩虽属坤丹之功,并非女子所独有,男子也是可以通过玉环桩的专修达到“返真正持”的。武当密传之中男子也在玉环桩的修炼中得到玄机,谙悟个中三昧。
第一个层次之行功。先由形体统一协调的外动,使周身筋骨关节得到锻炼。身内的气血沿着手推导引的轨迹循线贯彻周身,即古人喻“流水穿堤”的修行阶段。动作虚实相生,培养先天真气,吞吐有律,升降适度,是修身心以育纯阳之筑基法。 第二个层次之行功。此阶段动静如一,刚柔随形,真元日显,外化纯刚,以显真乾之健。举手投足,内气外注。时而演为武技,变幻多端,内气如长江大河,滔滔无间,身心变态,处于良久而纯正,显化步入太虚之境,已进入无疾苦之层次,终日身心若水,光明洗彻肺肠。斯为先天真力,催动后天神形的运化阶段。此次第功用时间较长。以心印为妙用。 第三个层次之行功。渐由动而复归于静,动中千变万化,悟以心通者,如影随形,虽静犹动,动静无碍,此身心清澈,月影光含,神思无欲之牵,夫可渐习坐法,而于定中生慧,启于真气显于玉环,而法归于“丹砂九转”,龙虎交会,大道尽然。外动可以因敌施术,心手相应,随时变化,正旨融于武途,可谓古人:“一法通而万法备矣”。
《真元宝笈》在玉环桩行功中“足踏九宫”浅示一文中有着详细的描述:足踏九宫一语漏泄至要,指出玉环行功之隐。或云:足踏九宫并星斗,乃武林中之隐秘,喻为“演阵”,指出八卦相荡之门户,是武法内功中玄机处……
有,循经太极拳24式的谱文有《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操演谱文》,《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内脉循经谱文》,《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武学概谱》,《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全体大用篇谱文》。
养成看手的习惯是怎么观察敌变呢?就武学而言,武学忌看手。眼看手这一习惯,切不可要,武学中主张眼观六路,耳听八方。武通于医,武学是通过形体的运动,特定的武学动作,来达到锻炼的目的。看手势必影响全身脏器百骸的平衡,如果不看手,可以更好的增强气力的结合。
要把心神目光放在“手足照顾不到的地方”,眼睛照顾不到的地方,是使人的造型创意进入一个全息状态。眼睛看应该注视的虚空处,会使人的脑获得更充分的氧。神光则是用心意的神光,更好的开放视野。可以使脑获得足够的氧,使脑细胞活跃,人才有充满活力的体验。武学上更充分的是地使心安静下来,使人聪慧洒脱。要培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听力与听劲。就是古人高瞻远瞩,更上一层楼,欲穷千里目的境界。
形于手指是说以手指的动姿来表现循经太极拳的“情”与“势”。
掌握精准的循经法度和原则,以人体的气脉循经为依据,以接近符合阴阳气脉循经为准度,使其能向内操内练,循经合脉的方向上靠近。
新中国诞生后,国家体委组织专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,把在群众中流传较广的原有太极拳套路进行了整理,编写出了一套简化太极拳,也称《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》。由于她简明扼要,易学易练,易于掌握,通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,它受到了国内外太极拳爱好者的一致好评。 然而二十四式“虽是精华,但是只打架子,缺少运气的内功,是不够的。同时建议各家指导太极功的老师们,精研改进,把改进的总结,贡献给政府的主管机关,以供作综合钻研的材料……”(周潜川《气功药饵疗法与救治偏差手术》)遗憾的是,“降至近代群贤辈出,传播日广,各有见地各说各理,加之年代久远,越传越谬……”(关亨久《武当修真密笈》),却始终不见一人能赋简化太极拳以运气内涵。1998年后在完成《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》后,李真阳先生在简化24式动作不能大变的基础上,从循经动作的精微之处变化,矫正简化24式的微妙动作,使其具有循经内涵。历时2年,中国循经太极拳终于诞生了,世纪之交,李兆生先生亲自拍摄了24式循经太极拳的完整操演过程,并对一招一式都作了详细的解说。
《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》、《中国循经太极拳廿四式》、《中国循经太极拳廿四式教程》、《如意太极拳》、《新版中国循经太极拳廿四式教程》 以上书籍各大出版社以及网站均有销售,大家可以百度搜索一下。
动作精准,有据可寻。循经太极拳的操修动作要领非常精细,具体到四梢末端(手指、脚趾)都有要求,这样在学习时毫无困惑。 谱文、口诀完备,对于循经太极的境界、阴阳易学、操修方法、循经内脉等内景都有明确的记载,学人只要认真体悟即可。 锻炼的效果显著,按照要求就会无有偏差。自2000年开始,循经太极已6度于武当山,课授学人无数。大量的实践证明,循经太极在疏通经络,葆真全气,增进饮食,再造精神上有特别的效果。对于现代常见的多发病、慢性病,甚至是目前西医无法解决的疑难杂症都有着显著的恢复。
他们是文武同宗的关系。太极拳作为一项保健强身的运动,动作上一定要有标准规范,这如写字一样要有法度才能称其为书法。 人体有十二正经,奇经八脉,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,人情的喜怒忧思悲恐惊,作为内外因都影响着人的身心健康。人在自然的影响下,脏腑经络气血,在生理上,在病理上都存在着相应的关系。太极拳的操修是以手足相因的内脉来乘阴阳盈亏现象,以招术来完成内脉之循经,也可以说是手足相因的动作协调着内脉的循经,太极拳动作的迟速、转换、轻重,都直接影响循经的阴阳平衡。,书法也是一样,通过对天垂象的汉字进行艺术化的创造,其中有转折,有疾徐,有轻重,有迟缓……这些动作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人体内在的经血脉道的循行。太极拳是立体中见方圆,龙行大草则是平面上见方圆,二者虽分文武,道理则一。
循经。只有具备了循经,太极拳的内家内敛功用才能开始进而升华——缠经。
太极拳的学术脉流与同时期的其它武术一样,在民间泛波的传承是接受丹士、隐者的传授,到后来在民间演化广传。这种贤侠剑道的意识以及他们的三千功德,以道成医的济世外功之修为,推动了民间国术的流传。这里不得不涉及到这些修真者的作为,丹士隐真的贤侠剑道学风、次弟、理想、学识,在修真的体系中已经近于完臻,在修真层次上也非常分明,武林中的风范脉传,古往今来并不属于民间泛传的范畴,武林中的内隐深含另有内容。
有的。诗文不但有注解,并且具体哪一式的谱诀都有说明。同样,每一式的内脉是如何循经的也都有说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