声律在养生方面的积极作用
“律乃天地之正气,人之中声也。律由声出,音以声生。”这是《声律真诠》中引用古籍中的话。“天地之正气”即“浩然正气”,是通行于天心地轴即中脉之气,所以它是“人之中声也”,不偏不倚,无过不及。
儒家在读书吟诗过程中,得到音律、声韵的振动,而使身心受益;开发潜能真慧。结合静观达理,使人聪智,则受其习。清刘熙载《艺概》中曾指出,“文以炼神炼气为上半截事,以炼字炼句为下半截事,此如易道有先天后天也。”“文要与元气相合,戒与尽气相寻。”诸如此类,举不胜举。阅读文章时,字里行间的音节韵律,无一定之律,而有一定之妙,学者求神气而得之音节。
《真阳对韵》的首句是“阴对阳”,在读诵过程中具体的气机变化分析如下:
“阴”是舌尖音,气从丹田而出,吐气发声,平韵而起,从“依”开始到“恩”停止。内景是振动肺金、宣肃肺气,发音时舌尖有麻麻的感觉。
“对”是开口舌音,口中音;是断音,是阴阳的分界线。
“阳”是平舌开口音,气降于中宫,内景中,振动胃土,后升气振动后脑与前庭,至“昂”将气收回。
为什么会有“上头”的感觉呢,因为一“东”是“嗡”韵,“嗡”是振动颅腔的。发音的方法越正确,振动的效果越明显,即所谓“上头”。知道了声律的内景,也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。
咽炎往往成为教师或其他过度用嗓人士的职业病,对照于传统中的种种,我们可以采用声律持颂疗法,在持颂的过程中,通过声音对气脉的震动,调节了包括肺经在内的人体多条经脉的气机运转,尤其是肢体锻炼中难以锻炼到的人体精微之处,都可以在声律持颂中得到有效调节。
通过分析,方使我们明白声律在除了在传统文化中举足轻重的作用,还使我们明白声律对于当代人养生的重要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