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说谱文
稍有一些常识的人,都会理解武林脉系的传承,是通过口传心授与密本秘诀相结合而传世的,尤其是绝代秘不示人的功夫更为如此。常见的一些传说故事和历史上的真实记载都是这样。无疑,功谱是横跨于口传与不宣两者间的真凭实据。
过去古人相传的功谱,是多少代师真法祖在真实的操修过程中提炼而来的文字。通过阅读功谱,先是概括其流源、脉系、传习、风格,这是初学所掌握的知识;继而再从功谱中领会操修脉传的文理情思,这是脉传操修功夫中的初传,在阅读谱文中产生的意境。若是再以升华高超的次第而言,阅读谱文的阶段,是古人所说的“持颂”,也就是认真照本宣读,文理的声韵与自我的身心受到共鸣的振动。无论是武学、丹道、书画、艺术,都是如此。可见谱文的重要性是无可非议的。
谱文属“三昧真参法”中“以文观意”的范畴。纵观当今社会上流传的谱文多属今人所为,无论是声律、词句、文理,都少有风采,更谈不上内隐传真的神韵了。好的谱文在持颂过程中可领略其神采,并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冶化。“九脉合真”留下的“一脉真谕”是以谱文传世的。过去的传承,绝少有书籍记叙,都以律诗这种文体流传,文卷中流露洋溢着历代仁真、先师法祖高深绝妙的神髓绚彩。先人曾将诸类文卷、谱文誉为经卷,供奉堂室丛林,这些内容在历代被称之为珍宝,世代相传,演为宗风,延源已久。
相传古人在谱文经卷的书写过程中,或以刺血为书,或以名贵的药物精研书写。《刘禹锡•陋室铭》曰:“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;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。”这个格言在神州故国已经演为风习,无论是哪一家一派的宗师仙苑,寺洞隐舍,都因存在图文谱诀而饮誉世间,名播江湖,武学丹道的传统脉传更重于这方面的传承。在传统风范“为父者,欲得孝子以光门庭;为师者,欲得贤徒以广宗祠”的传习中,有衣钵相承,这是人所共知的旧说。而真实内涵的神化,心领神会的依据,则的确正是谱文经卷的传宗意义。经卷多以哲史文编为要,谱文多为脉传演真的精品,经卷广泛流传者众,谱文只在宗风中嫡传,而谱文的文字,多是叙述宗流的绝秘。基于这一点,文卷中的谱文,其作用与地位要远远超越于诸艺之上,被誉为洞天绝响。
古人在人类灵性文化的探索中,成功地装帧了谱文的形体,使其有特定的意义和生命。如谱文在装成册页时,在封皮的面料制作中夹藏了特殊的名贵药物,道家称之为丹药,佛家称之为法物,儒家称之为灵函,乃至经卷中神奇的力量得到印证。
这些稀有珍函,确实有镇物之感,避邪之力。当年圣真所留下的谱文,如今重新刊制装函,会随着时间条件的许可陆续地研制,会成为每位贤者的珍藏法卷和宗传信物,在持颂法卷谱文的过程中,它的神奇效应会在声律的振动中得到体现。当然,更有意义的内含尚待修持中印证,领略谱文之神传力量,并以此来同前辈隐真所留下的点点灵光相感通。